IN THE NAME OF ART (上)
去過愛丁堡(Edinburgh),我才真正心悅臣服地接受「藝術」是一個應該被嚴正保留下來,作為人類得以藐視王法的絕佳正當理由。
頂多就是觀光客多了點,街上擠了點,房間難訂了點。這是我心中的預設狀況。
事實證明,真實世界遠比我的想像來得瘋狂。
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期間,城市裡,所有可被利用的空間,都開放成為表演場地。同樣地,值得珍惜的每分每秒,都有好戲上場。
戲有大有小、有古有今、有舞有樂有演技。
街上的行人,服裝五花八門,讓你錯亂搞不清當下的時空背景。
所有人都在趕場,趕著上戲、下戲、看戲。
旅館不限住宿旅客出入,成了公共展演空間。酒吧今天不賣酒,只供應雙人吉他的演奏。
大學生們在臨時搭建的狹小場地,演出充滿青春希望的歌舞劇。
專業與非專業的演員,利用住宅區裡的集會所,以手工的風格、家庭的氣氛,演出串古鑒今的西洋戲劇史。
午夜的教堂,可以是演唱會的時間與地點。黑夜裡聚集的聽眾、濃妝艷抹的樂手、悠揚的旋律與喋喋的歌詞,還有偶而的殘酷下流字眼。
愛丁堡古堡(Edinburgh Castle)成了絕佳背景,軍樂隊表演(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是藝術節裡的重頭戲。人潮從每個角落湧出,漸漸地匯集,慢慢地佔滿石頭街道、緩緩地前進。我們不認識彼此,卻毋庸置疑都有相同目的。
整個城市為藝術陷入瘋狂,卻又因為同一個理由,井然有序。
你學到不要亂貼標籤、妄下斷語,因為了解每個瘋狂行徑後面,都有自己的理由與邏輯。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包容感,對於別人;也對於自己。
我想,即使我突然在街上裸體狂奔,其他人也不會覺得怪異,甚至會認為好有反叛的意境。
城裡的每個人,都接受藝術節愛與包容的洗禮。即使面對再荒謬的處境,都能化為一句心領神會的低語:
「阿!這就是藝術的氣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