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08

IN THE NAME OF ART (下)

就算廁所這麼另類,我們有生氣嗎?沒有!我們有抱怨嗎?沒有!我們開心嗎?開心! 並不是因為(or 並不只是因為?)我們愛露屁股,也不是因為看了別人的屁股(同房習慣裸睡的靦腆他國男性旅客以為所有的人都就寢了,才趕緊脫光跳進被窩,殊不知被熬夜寫日記的巧媽看光光);而是,雖然愛丁堡的旅社是全英國眾所周知的可怕,但是藝術節的氛圍讓破爛也成了值得經驗的事情。 藝術根本就是海洋x娜外加雞精,不僅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更能增強遊客面對逆境的抵抗力。 況且,俊傑們都知道,在藝術節期間來到愛丁堡,有得住就應該偷笑! 所以,在街上,你不會嘆息好好的青年才俊如此作踐自己,居然光天化日之下,隨地鋪了睡袋就呼呼大睡。因為你了解,旅社雖爛,但床位千金難買,更何況好戲連台,她/他昨晚一定是為了藝術而犧牲了睡眠。 她/他們可是為了藝術而睡在街上,YOU KNOW?! 整個城市被套上了藝術的光圈,感覺好嬉皮。 即使是蘇格蘭的募兵廣告(印在2003軍樂隊表演手冊裡),也會讓你揉揉眼睛,懷疑這到底是在募兵還是音樂補習班在招生! 廣告詞一開始是這麼寫的: Scots pipers are regarded as the world’s finest. If you’re musical, you could join their ranks by joining the Army. You’ll study this traditional Scottish skill at the Army School of Bagpipe Music. 大標題是「Would you like to play for Scotland」。 我不知該說它掛羊頭賣狗肉,還是相信世界真可以因為藝術而和平。 不過,可以確定,以藝術之名,萬事不足為奇。 【處方備註】 DEEP此形容,借自老爺希臘籍友人的用語。 【延伸處方】 愛丁堡藝術節 官方網站 Festival 08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官方網站 Apple Tree Theater 官方網站 Acoustic Graffiti 官方網站 Youtube 上面 Tiger Lillies 的表演片段

IN THE NAME OF ART (中)

12人房,若我沒記錯,是12人房。 搭火車,從英格蘭一路北上,進入語文、文化迥然不同的蘇格蘭。2003年,八月, 是我們參加的藝術節場次。 沒有意外,青年旅社是一棟舊公寓,舊得似乎可以聞出年齡。旅社內的通道,昏暗、狹窄。地毯,像是只要用力踩,就會擠出水般的潮溼。櫃台在二樓,只有這裡色調明亮。 還好,工作人員有開朗的笑容。 巧媽、愛瑪、司儀、老爺、老李、我,還有其他四位素昧平生的旅客住在同一個房間。 房間內都是上下鋪,整個空間沒有任何分隔。浴廁設施不在房內,要與其他房間的旅客共用。由於藝術節期間,愛丁堡是個不夜城,每個人的趕場時間表都不同,作息自然也不同,所以在共用浴廁方面,沒有造成太大的不便。 廁所是不規則的四邊形,長可能有5公尺,至於寬度嘛,最寬不超過1.5公尺,最窄則是絕對不到1公尺。門開在最寬的一側,窗戶在最裡側,越往裡走,空間就越窄小。 裝馬桶的師父,顯然只考量馬桶的尺寸,其他的什麼都沒想。很理直氣壯地,把馬桶安置在最裡面、最窄的地方。 乍看沒有問題,實際一用,大小問題就都出現了。 小問題是,如果有人敲門試探是否有人使用,你只能扯開嗓門大喊回應他,絕對沒辦法用敲門回應,除非你往門上丟東西。還有,對於我這個擁有上廁所忘記關門記錄的人而言,馬桶離門太遠會沒什麼安全感。 大問題是,這個馬桶,是「身材限定」品。因為裝在最裡面,又跟最窄的牆壁成平行,扣掉馬桶本身的體積,已經沒有留下多少空間。 所以,對非短腿者而言,這個馬桶跟整人道具並沒有差別。 硬要坐的話,膝蓋要頂在牆壁、往上抬高,人體整個在馬桶上呈現N字形, 絕對沒辦法「蹲坐正對位」。 不巧,同行的司儀就是高個子。又不能不上廁所,她只好想辦法跟馬桶和平共處。在經過親自人體試驗之後, 司儀只能作出不得已的決定,參考往日「淑女」乘機車的 old fashion,耐著腰部與臀部的不適,側坐。 哈比人如我,使用上是沒有什麼不便,只是每天早上坐在馬桶上做早課時,總是會忍不住想,幹嘛把窗戶開在我屁股、大腿跟小腹的高度?難不成設計者是期待有人上廁所不關窗(又或者透過玻璃),讓旅客的肉體與各式各樣如廁姿勢成為城市裝置藝術的一部份? 真的不要怪我上廁所還想太多,這裡可是正在舉辦藝術節的愛丁堡!所有不合乎常理的行為背後,一定有其隱而不顯的理由。 你知道,藝術這種事,是很“DEEP...

IN THE NAME OF ART (上)

Image
去過愛丁堡(Edinburgh),我才真正心悅臣服地接受「藝術」是一個應該被嚴正保留下來,作為人類得以藐視王法的絕佳正當理由。 頂多就是觀光客多了點,街上擠了點,房間難訂了點。這是我心中的預設狀況。 事實證明,真實世界遠比我的想像來得瘋狂。 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期間,城市裡,所有可被利用的空間,都開放成為表演場地。同樣地,值得珍惜的每分每秒,都有好戲上場。 戲有大有小、有古有今、有舞有樂有演技。 街上的行人,服裝五花八門,讓你錯亂搞不清當下的時空背景。 所有人都在趕場,趕著上戲、下戲、看戲。 旅館不限住宿旅客出入,成了公共展演空間。酒吧今天不賣酒,只供應雙人吉他的演奏。 大學生們在臨時搭建的狹小場地,演出充滿青春希望的歌舞劇。 專業與非專業的演員,利用住宅區裡的集會所,以手工的風格、家庭的氣氛,演出串古鑒今的西洋戲劇史。 午夜的教堂,可以是演唱會的時間與地點。黑夜裡聚集的聽眾、濃妝艷抹的樂手、悠揚的旋律與喋喋的歌詞,還有偶而的殘酷下流字眼。 愛丁堡古堡(Edinburgh Castle)成了絕佳背景,軍樂隊表演(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是藝術節裡的重頭戲。人潮從每個角落湧出,漸漸地匯集,慢慢地佔滿石頭街道、緩緩地前進。我們不認識彼此,卻毋庸置疑都有相同目的。 整個城市為藝術陷入瘋狂,卻又因為同一個理由,井然有序。 你學到不要亂貼標籤、妄下斷語,因為了解每個瘋狂行徑後面,都有自己的理由與邏輯。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包容感,對於別人;也對於自己。 我想,即使我突然在街上裸體狂奔,其他人也不會覺得怪異,甚至會認為好有反叛的意境。 城裡的每個人,都接受藝術節愛與包容的洗禮。即使面對再荒謬的處境,都能化為一句心領神會的低語: 「阿!這就是藝術的氣息。」

科技新貴的荒謬悲/喜劇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有一群人,被冠上「科技新貴」的封號。 不是每個科技產業從業人員都是「科技新貴」,就我個人對該名詞的使用觀察,它至少排除了廣大的國內外線上作業員、清潔人員、庶務助理...等勞動力,限縮使用於工程師。 我沒進入過科技產業,可是我很喜歡觀察「科技新貴」的生活。 聽起來有些殘酷,但我覺得,她/他們的生活形態,有一種含著血淚的荒謬喜感。 上下班時間?那是啥? 老闆心中永遠只有「COST DOWN & PROFIT UP」,生產線則是24小時在跑。一有問題,就算你在馬達加斯加也得立即飛回廠區。手機鈴聲,掌控你心電圖的起伏。恨不得把手機敲爛,期待它永遠不要響,卻只能認命地一輩子不關機,每天準時充電、保持通訊暢通。 歡迎來到新匪諜時代 儘管專業上,天天接觸半導體、晶圓、奈米這些與科技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與技術,對市場上最新的電子產品如數家珍,但隨身攜帶的,卻是早就可以放進人類通訊歷史博物館的復古款。為了遵守公司內保密防諜的規定,手機不得有照相功能、不能有記憶卡或記憶卡插槽。這年頭,要找到這種原始機,談何容易! 相機、MP3 PLAYER、隨身碟,這些玩意兒更不用說,通通都是禁止攜出帶入的違禁品。 吃東西禁忌多 不可以吃旺旺,怕訂單接不完,整個 TEAM 都爆肝;乖乖要放在機器上,要吃的話,要先買一包新的供上,這樣生產線才會乖乖;而且乖乖只能吃椰子口味,因為是綠色包裝,吃其他口味,怕機器有ERROR (燈號為黃色或紅色);不吃摩斯漢堡(MOS BURGER),因為 MO= MISS OPERATION,還加上個S!根本就是不想活了。 再多的公司福利也枉然 科技大廠有著人數的優勢,場區方圓百里內的商家,無不自動乖乖奉上消費折扣的特約。人資部門為了同仁的工作品質與自己的業績,努力擴增福利版圖。禮券折扣、團保優惠、公司餐飲、定時健檢...還有為了促進員工健康的運動器材。但,新貴們的工作壓力只會多不會少,每天待在公司的時間,跟體重成正比的增加。看著漸漸增加的腰圍,想想真的應該好好運動、好好愛自己,可是, 誰有那個時間? 誰下了班還有那個體力? 大多數在科技大廠工作的工程師,其實都在公司階層的底端掙扎。中階主管則是卡在夾層中天人交戰。拚到高階主管還能活著的,只能剉著祈禱自己能夠全「肝」而退。公司上上下下都處在看不到盡頭的「REVIEW」與「被REVIEW」的資本...

巴黎不是焦糖色(下)

Image
雖說我不是個夢幻少女,沒預設巴黎是個浪漫的城市,旅行計畫不包括豔遇與香辣一夜情。第一次來到巴黎,面對現實世界裡血淋淋的花都,還是讓我產生一股莫名其妙的違和感。這個謎團,在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é-Coeur)得到了解答。

巴黎不是焦糖色(中)

Image
司儀是個甜點王,不僅愛吃甜點,耐甜度也高。一包五百克的砂糖,吃三次聖女小番茄就可以解決。 來巴黎之前,司儀就已經調查好,當地有一種好吃的平民甜點。似乎是用蛋白打成泡,再加上糖漿作成的布丁類甜品。在一般超市就買得到。 我們一口氣就買了四個。 結束在超市的採買工作,四個人就開心地回房間,準備享用美味的甜點。 沒想到阿沒想到,傳說中的甜點,真是...好...難...吃! 不知道是認錯牌子、買錯產品、還是食用方式錯誤,這個東西一點都不優阿! 因為受到的味覺衝擊太大,我們當下達成共識,以後不要再買同樣的產品,吃不完的就讓無情的馬桶漩渦將它帶走吧。 就當我們漸漸走出採買失敗的陰霾,在浴室準備洗澡的司儀突然爆出笑聲。 打開門,只見一位靠著洗臉台、笑到快岔氣的裸女,使勁指著馬桶,要我往裡看。 我打開馬桶蓋一瞧,當場被嚇到!馬桶的洞呢?馬桶不是應該有個蓄水的洞嗎?怎麼不見了? 定神再看,呦!這不是早就應該滑進巴黎衛生下水道的不優布丁嗎?!怎麼有一個僥倖存活下來,而且還在馬桶裡悠哉地泡著澡! 不優布丁的顏色是純白色,跟馬桶的白瓷色如出一徹,大小又剛好跟馬桶底部的洞一樣。害我差點誣陷巴黎人連對馬桶都有了處女情節。 那種應該有洞,但是眼睜睜沒洞的情景,真的是無比奧妙。 恢復神智後,身體立即以本能反應,抄起馬桶旁的刷子,開始攻擊不該出現的異物。 只聽見裸女在我身後笑得更肆無忌憚(據說是因為我刷馬桶的背影很具喜感),而布丁則是因為比重很輕,在水中載浮載沈,一直不肯就範,讓我滿頭大汗! 是說我一個好端端的旅客,幹嘛在花都通馬桶阿?難道這就是我專屬的巴黎情趣? 【處方備註】 感謝司儀提供不優布丁本人玉照一張。

巴黎不是焦糖色(上)

跟朋友聊起旅遊,只要是沒跟著一起去的,聽到我去過巴黎,接下來,就會發出此起彼落的喔!哇!真好!之類的讚嘆聲,然後接著問: 巴黎很浪漫喔? 這個問句,根本就不具問題的性質。因為提問者早已設想好唯一的答案,那就是Yes! 可惜我有浪漫神經缺乏症,又看不懂他人眼中閃爍的期待。所以,每次的回答,總是讓聽眾難掩失望。 我一點都不覺得巴黎浪漫。一丁點都沒有。 根據巴黎留給我的印象,嗅覺是尿臊味,視覺是屎與糞,整體感覺有點像難民,而最讓我捧腹的事情發生在旅社的廁所。 * * * * * * 第一次去巴黎,老爺、司儀、老李跟我,四個人訂了位於蒙馬特區(Montmartre)的青年旅社。聽說位於紅燈區,可能因為我不知道紅燈區應該長什麼樣,所以沒有特別感覺。 不過,拖著行李找旅社的時候,倒是被巴黎的氣味還有遍地黃金的情景給嚇到。千萬別說我沒見過世面,我家附近的巷子裡,狗貓精心佈下的屎尿地雷也是不少。只是,巴黎街上的動物們更是技高一籌,在密度跟濃度兩項指標,都遙遙領先! 好不容易,拉著行李左拐右彎(為了閃地雷們),終於到了先前預定好的旅社。 使勁提著行李,在狹窄的樓梯間,我們四個人像是四隻毛毛蟲,伴隨著木製樓梯特有的吱軋聲,在迴旋的通道裡緩緩蠕動。 花了一番工夫擠進房間。 嗯,空間跟採光都不錯。只是,床鋪讓我們有些無言。 標準四人房的床是兩張上下鋪。 這間房間也有兩張上下鋪,只是沒有上下的樓梯,跟預防跌落的橫杆。 我想,這張床鐵定是為了會直挺挺睡覺的長腿矮子設計的。因為床板長度挺不長。 身為睡覺愛翻身外加腿短的矮子,我只能安慰自己,還好地板是木造,如果摔下床應該不至於當場死亡。 這就是窮人住青年旅社的樂趣,一切只能看造化。 雖然床鋪有著可能致命的缺陷,但是這間旅社,還是與我心中恐怖旅社排行榜的第一名無緣。因為,它的馬桶不只方位正常,功能也沒有受損,光是這兩點就贏了愛丁堡跟倫敦。 不過,它的馬桶在我的旅遊記憶裡仍有著絕對重要的地位。

職場如異形戰場

Image
在求學階段,我以為人生中,該遇到的怪咖類型應該都認識得差不多了。沒想到,我真是個傻子,把世界想得太簡單。 開始工作後,才知曉「不入江湖深;不知江湖險」的大道理。社會豈是個妙字了得,總有沒完沒了的奇人異事等著妳領教。 而職場正是一個取其精華的好地方。 大大小小、裡裡外外的會議,更是提供我增長見聞的絕佳契機。 我在檢討會議上遇過【硬嘴異形】,心平氣和的溝通完全無效。定要打死忽略成品的瑕疵,愛用連珠砲的專業用語呼攏對手,自以為沒有人聽得懂。非得要斷其退路後,才肯面對現實、承認錯誤。 我曾見識變臉的速度比專業川劇演員還快的【脫皮異形】。上一秒還滔滔不絕的指責別組的員工,罵得對方狗血淋頭,一等該部門主管出現,立刻換上另一副面皮,鞠躬哈腰,稱讚對方領導有方,工作團隊辛勞有成。最後,主管們還手握著手,淚眼相視。 還有,不論如何盡心盡力的說明,不是不斷重複妳的台詞,就是提出已經問過不下八百遍相同問題的【天線異形】。如此稱呼不是瞧不起天線寶寶,而是該異形的說話模式真的跟前者很像。 以愛與關懷作成防護罩的【裝熟異形】,是明明找不到話聊,卻總是可以尷尬地硬擠出讚美的狠角色。噓寒問暖、拍背搓肩,是標準配備。其實,他根本記不起妳的名字,卻想裝出甜膩熟赧的關係。 我也看過上班時間精神抖擻、卯起來講私人電話,天天工作做不完、夜夜只好猛加班,然後跟同事抱怨自己身體真的體弱多病如同林黛玉,但為了單位存亡振興國家仍舊必須咬緊牙根獨自留在辦公室燃燒小宇宙的【假肖異形】。 請試著想像以上這些各懷鬼胎、手段道行各有長處的傢伙齊聚一堂, 伴隨著幾位一般民眾與工作狂, 在同一張桌子前一起開會。那種表面上風平浪靜、同仇敵愾,台面下推托拉扯,實際上並無共識的會議品質,真的是歎為觀止。 也許職場真如江湖般詭譎多變,為了保住飯碗,各人只好發展出獨特的求生祕招。 但是,說得好聽是自我防衛,講得真切,不過是人格扭曲。 而我,只能大方承認自己是外星人,而且發現地球真的好危險,正積極與同伴一同搶修故障的太空船,期待早日脫離異形戰場。 【處方備註】 圖片出自 異形戰場(A V P R)官方網站

因為維大爺這麼說...

「為什麼要去葡萄牙旅遊?」 這是2008年春天,我請旅行社代訂機票時,被業務員挑戰的問題。 「因為沒去過。」是我的回答。 對方再問:「為什麼不去西班牙?」 「因為去過了。」我說。 對方又說:「那幹嘛還去葡萄牙?葡萄牙跟西班牙差不多阿。為什麼不去捷克呢?」 我承認,我是個超級沒耐性的傢伙。在業務對話方面,我更是個極端效率擁護者。跟不熟的業務人員對話,就算不能精準,至少不要聊天,是我的原則。 所以,我整個被這段來來回回的問答搞得很煩, 一整個肝火上湧!這段對話的內容,一直在繞圈圈!而且,「葡萄牙跟西班牙差不多」這句話徹底惹惱我。如果今天有人說香港跟台灣差不多,或者花蓮跟南投差不多,或者荔枝跟龍眼差不多,你能接受嗎? 我只是想訂個機票,不用這麼深入探討我的內在思惟與邏輯吧?老天爺阿,讓我順利的去葡萄牙吧,我不要跟無聊的業務員〝勾勾纏〞! 沒想到,業務員可能是無辜的,而真正無聊的根本就是我。大約過了一週,我開始反芻這段對話,而且,拿業務員的問題,不斷問自己。然後,在腦中,被自己追問的到處亂跑。 「為什麼要去葡萄牙旅遊?」 「因為沒去過。」 「為什麼要去沒去過的地方?」 「因為想去...」 「為什麼想去?」 「因為沒去過...」 唉,問到最後,整個氣勢很弱啊。 我喜歡旅遊。但是原因我沒有仔細想過,也從來沒認真探究過。誰知道一認真想起來,會沒完沒了。 就在瀕臨人格分裂之際,我被一種以閒著沒事、不事生產外衣作為偽裝,但實際上貢獻卓著的物種給當頭棒喝,那就是「哲學家」。 所謂百無一用最是有用,人一生可能會遇到的亂七八糟的問題,其實哲學家們早就討論的七七八八了。就算我們提問的角度與內容不盡相同,但是哲學的論述卻往往就是最好的答案。 維根斯坦曾經寫道:The world is all that is the case. 我傾向解釋成:這個世界,就是我們可得而知的全部。 而旅遊,就是我認識〝全部〞的方法。 藉著所在地點的變動,我得以經驗以往無從接觸的,然後認識更多。這就是旅遊讓我著迷的原因。 也許維根斯坦他老人家根本沒這個意思,但是我已經很理所當然的,將他的論點作為本身行為的合理化解釋。並且,也將在未來繼續實踐。 如果我的自做多情,只是單純的一場誤會,那就...只好說聲抱歉囉!維大爺~ 【延伸處方】 維基百科 關於維大爺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