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限定.之一
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在捶我的心臟,一聲比一聲清晰。
那種感覺,就像是城裡的人不花錢就會死,或者每家店都被搶。
那種感覺,就像是滿屁股都生了痔瘡,老「喬」不到一個舒服的姿勢。
那種感覺,就像是我的鼻孔不再是我的鼻孔,而是產量豐富的煤礦區。
那種感覺,就是我會為那煙火炸開的瞬間、面具下每一張臉孔的顯露、女主角獨白的字句,不可自己的原因。
我的這些感覺,僅在倫敦(London)限定體驗。
**********
我在英國念的碩士學程(MA Programme),每一個科目的評分標準,都是以學生繳交的報告(essay)為依據,其他的,像是出席率、課堂討論、報告(presentation)都不列入計分。而繳交期限呢,不是學期末,而是下一個學期一開學。像我這種對於處理私人事物(舉凡繳費、還書、寫作業、修東西)有 deadline addiction 傾向的人,真的很難克制自己不在最後一刻才將 essay 完稿。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自作孽的壞習慣,讓我心底悄悄地懸浮著神經質的孢子。雖然我一派瀟灑的地拋開作業,跟老爺、老李、司儀跑到倫敦渡過大半個寒假,卻很不爭氣的,在第一個晚上失眠了。
我躺在上鋪,下鋪睡的是老爺。老李跟司儀睡在另一組上下鋪。我們預定的是 share room,房間位置是地下一樓。我猜,我們的房間位在旅社一樓交誼廳的正下方,因為,或輕或重地,壓在木製天花板上的腳步們,我的耳朵可是一個都沒漏掉。隔著木板傳來的話語,溼溼的、軟軟的、朦朦朧朧的。就是這種聽得到,但又聽不清楚的聲音,最教失眠的人感到焦躁。嚴格來說,交誼廳裡的人並沒有達到「吵鬧」的標準,真的。我可以從那刻意壓低的笑聲與緩慢的移動速度感覺到,他們很努力地融入夜深人靜的氣氛。就像我很努力想要睡著一樣。
可惜,世界上,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靠刻意努力就能做得到的。
我真的好想睡覺阿!卻怎麼樣都睡不著。時間從好晚好晚,變成好早好早,我還是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一室酣睡的人,默默觀察他們隨著吐息,此起彼落的呼聲、吸聲與小幅度膨脹、縮小的身形。
我對太過規律的聲音過敏,而在那個失眠的夜晚,我發現除了打呼與電子音樂之外,第三個過敏原:自己的心跳聲。只要一熬夜,我的心跳就會比平常急且沈。怦怦的心跳,一聲一聲地,在我耳膜上有力地震著。摀住耳朵只會聽得更清楚。
就這樣一夜無眠捱到了早上,大家陸陸續續醒過來。
我說,我失眠了,整個晚上沒睡著。忘了是誰說,帶著體貼的責備語氣,怎麼不叫醒我們?因為你們在睡覺阿,我又說。可是妳都失眠了耶!那個聲音又說。
好吧,顯然我只想到,一個人失眠總比多個人失眠好,忘記了,我的朋友們是不吃「怕麻煩」、「不好意思」這一套的。
因為精神真的很差,加上雙眼灼熱、頭部緊繃,我決定跳過當日的行程,留在旅社,看看能不能補個眠。司儀、老爺、老李三人積極地替我向櫃台反應房間隔音不良的問題,成功交涉到一間不同位置的 private room。她們還幫我去藥房買了安眠藥。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安眠藥。
安眠藥的效果真的很神祕,讓我恍恍惚惚的(絕不是嗑藥的飄飄然,畢竟我沒有一次吞整盒)。好像有睡著,又好像沒有。可以確定的只有,人是百分之百的不清醒,而疲憊感則是完整的停留在我身上。傍晚,買藥的人回來了,問我藥效如何,我將測試結果據實以告。大家一致的結論是,既然連吃藥都沒有效,躺在床上等睡神也沒用(寫到這裡,不由自主想到見血鳳的「等公車理論」)。於是,我被拖出了被窩,一行四人前往巷子口的 Pizza Express ,進行最後的另類(民俗?)療法:大吃大喝。
我忘了吃了些什麼,我只記得很飽,而且絕對點了白酒。因為,我們都相信喝酒會好睡。而且,也愛喝。
在倫敦渡過的第二個夜晚,酒足飯飽,我,安然入睡。
【處方備註】
話說我失眠的這次倫敦之旅,好像沒有帶相機阿,所以我一張照片都沒有。哪位好心的大娘或大爺,如果手邊有,請傳一張給我回味回味。謝謝!
關於「等公車理論」,發想始祖是一位綽號「見血鳳」的人物,她以說話一針見血聞名。該理論的發表地點是湖區(Lake District)的一間民宿,場合是就寢時間,聽眾包括愛瑪、巧媽、司儀、老李、老爺、我...其他人一時想不起來。房內所有同行的人,都想在睡前,凝聚出尿意,跑最後一趟廁所,省得睡到一半爬上爬下、出出入入。可是,等阿等的,有些人就是等不到,見血鳳躺在床上,以開示人生智慧的語氣說明「等公車理論」:上廁所這種事,就跟等公車是一樣的道理,妳越著急,就越等不到,妳沒等,它偏偏就來了。真的是一針見血地有道理。
那種感覺,就像是城裡的人不花錢就會死,或者每家店都被搶。
那種感覺,就像是滿屁股都生了痔瘡,老「喬」不到一個舒服的姿勢。
那種感覺,就像是我的鼻孔不再是我的鼻孔,而是產量豐富的煤礦區。
那種感覺,就是我會為那煙火炸開的瞬間、面具下每一張臉孔的顯露、女主角獨白的字句,不可自己的原因。
我的這些感覺,僅在倫敦(London)限定體驗。
**********
我在英國念的碩士學程(MA Programme),每一個科目的評分標準,都是以學生繳交的報告(essay)為依據,其他的,像是出席率、課堂討論、報告(presentation)都不列入計分。而繳交期限呢,不是學期末,而是下一個學期一開學。像我這種對於處理私人事物(舉凡繳費、還書、寫作業、修東西)有 deadline addiction 傾向的人,真的很難克制自己不在最後一刻才將 essay 完稿。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自作孽的壞習慣,讓我心底悄悄地懸浮著神經質的孢子。雖然我一派瀟灑的地拋開作業,跟老爺、老李、司儀跑到倫敦渡過大半個寒假,卻很不爭氣的,在第一個晚上失眠了。
我躺在上鋪,下鋪睡的是老爺。老李跟司儀睡在另一組上下鋪。我們預定的是 share room,房間位置是地下一樓。我猜,我們的房間位在旅社一樓交誼廳的正下方,因為,或輕或重地,壓在木製天花板上的腳步們,我的耳朵可是一個都沒漏掉。隔著木板傳來的話語,溼溼的、軟軟的、朦朦朧朧的。就是這種聽得到,但又聽不清楚的聲音,最教失眠的人感到焦躁。嚴格來說,交誼廳裡的人並沒有達到「吵鬧」的標準,真的。我可以從那刻意壓低的笑聲與緩慢的移動速度感覺到,他們很努力地融入夜深人靜的氣氛。就像我很努力想要睡著一樣。
可惜,世界上,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靠刻意努力就能做得到的。
我真的好想睡覺阿!卻怎麼樣都睡不著。時間從好晚好晚,變成好早好早,我還是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一室酣睡的人,默默觀察他們隨著吐息,此起彼落的呼聲、吸聲與小幅度膨脹、縮小的身形。
我對太過規律的聲音過敏,而在那個失眠的夜晚,我發現除了打呼與電子音樂之外,第三個過敏原:自己的心跳聲。只要一熬夜,我的心跳就會比平常急且沈。怦怦的心跳,一聲一聲地,在我耳膜上有力地震著。摀住耳朵只會聽得更清楚。
就這樣一夜無眠捱到了早上,大家陸陸續續醒過來。
我說,我失眠了,整個晚上沒睡著。忘了是誰說,帶著體貼的責備語氣,怎麼不叫醒我們?因為你們在睡覺阿,我又說。可是妳都失眠了耶!那個聲音又說。
好吧,顯然我只想到,一個人失眠總比多個人失眠好,忘記了,我的朋友們是不吃「怕麻煩」、「不好意思」這一套的。
因為精神真的很差,加上雙眼灼熱、頭部緊繃,我決定跳過當日的行程,留在旅社,看看能不能補個眠。司儀、老爺、老李三人積極地替我向櫃台反應房間隔音不良的問題,成功交涉到一間不同位置的 private room。她們還幫我去藥房買了安眠藥。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安眠藥。
安眠藥的效果真的很神祕,讓我恍恍惚惚的(絕不是嗑藥的飄飄然,畢竟我沒有一次吞整盒)。好像有睡著,又好像沒有。可以確定的只有,人是百分之百的不清醒,而疲憊感則是完整的停留在我身上。傍晚,買藥的人回來了,問我藥效如何,我將測試結果據實以告。大家一致的結論是,既然連吃藥都沒有效,躺在床上等睡神也沒用(寫到這裡,不由自主想到見血鳳的「等公車理論」)。於是,我被拖出了被窩,一行四人前往巷子口的 Pizza Express ,進行最後的另類(民俗?)療法:大吃大喝。
我忘了吃了些什麼,我只記得很飽,而且絕對點了白酒。因為,我們都相信喝酒會好睡。而且,也愛喝。
在倫敦渡過的第二個夜晚,酒足飯飽,我,安然入睡。
【處方備註】
話說我失眠的這次倫敦之旅,好像沒有帶相機阿,所以我一張照片都沒有。哪位好心的大娘或大爺,如果手邊有,請傳一張給我回味回味。謝謝!
關於「等公車理論」,發想始祖是一位綽號「見血鳳」的人物,她以說話一針見血聞名。該理論的發表地點是湖區(Lake District)的一間民宿,場合是就寢時間,聽眾包括愛瑪、巧媽、司儀、老李、老爺、我...其他人一時想不起來。房內所有同行的人,都想在睡前,凝聚出尿意,跑最後一趟廁所,省得睡到一半爬上爬下、出出入入。可是,等阿等的,有些人就是等不到,見血鳳躺在床上,以開示人生智慧的語氣說明「等公車理論」:上廁所這種事,就跟等公車是一樣的道理,妳越著急,就越等不到,妳沒等,它偏偏就來了。真的是一針見血地有道理。
Comments
上中下已經寫不完了。。。
這下不知道會「之」到幾∼
應你邀請,
我找了一下我的iPhoto。。。
還真的沒有ㄝ!!
怎麼會這樣?!
什麼!你也沒有?!
這...這真是太驚聳了!
驚悚驚悚驚悚驚悚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