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2

錯亂

照顧病人的病人     是護士 長不出花只長癌細胞的海島    是蘭嶼 專事發放毒物進口許可的機關    是衛生  倒夜為日伺機突襲人民的內閣    叫安心 挺着發彎的背脊 以尚堪使用的肝換三十年的生存租賃 這就叫工作 殘存著一口氣從齒縫出氣成了句「為什麼?」     大膽刁民!

第二次去英國就???

Image
跟司儀說,如果未來可以完成一本歐洲遊記的話,我要叫它「女性主義者的歐洲指南」。司儀立即打斷我的春秋大夢,直指這麼爛的書名怎麼會有人要買。 所以呢,我就上網查了一下所謂的「暢銷書排行榜」,觀摩觀摩人家暢銷書的名字都長什麼模樣。 然而,由於今年秋天準備二次前往英國留學的我,被英國現在的留學開銷水準嚇到,再加上,最近聽聞了一個血淋淋的例子,聽說有一位留學生,準備了一年150萬的存款,卻只能在英國過著非常拮据的生活,因此,眼前可供參考的暢銷書書名,都自動被我轉換為帶有某種淒慘意味的標題: 別相信任何人 →別買任何東西 正義:一場思辯之旅 → 留學:一場超脫之旅 淡定的智慧:找回心平氣和快樂自在的人生100幸福課 →貧困的智慧:找回心靈富足、無慾無求的人生100脫貧課 汪培庭手記:別在半夜喊媽媽 →小勤手記:別在半夜哭餓 死魂葬—異遊鬼簿 → 餓鬼遊—異鄉計帳簿 我就是忍不住笑了 → 我就是忍不住吃了 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 只剩一英鎊的揮霍 精、瘦、美 Kimiko’s 明星指定美型課 → 巴、豆、腰—小勤的留學生限定激瘦指南 是說,這種餓死鬼作者寫的東西會有人要買嗎? 2002年,第一次去英國留學,英鎊對台幣匯率,約1比53。2012年,準備要再度去英國留學,英鎊對台幣匯率,約1比47。 看起來挺樂觀的,是不是?其實內有隱情阿。 英國的學費,近幾年漲幅驚人。非歐洲籍學生的學費,以我的學科為例,十年前七千多英鎊一學年,到現在,漲成了一萬多英鎊一學年。宿舍房租也漲了,之前七、八十英鎊一週的租金已成美好回憶,現在要一週 一百二、一百三才能租到設有單獨衛浴的學校宿舍。連申請學生簽證,都要我刷下一萬四千多台幣的手續費。 天真的我,原本還想買電腦、買腳踏車、買電視。 現在一律通通不買了!電腦?帶家裡的舊機型就可以了。腳踏車?雙腳萬能!電視?那又不能吃! 上個月,去逛水準書店。眼尖的司儀從架上密密麻麻的書冊中,找到了一本非常適合我的書籍:《 一英鎊過一天 》。 It’s a sign! 這根本是老天爺特地安排的天啓吧! 作者 Kath Kelly 在書中,記錄了自己如何一天只用一英鎊,並且持續了一年的生活。驚人的是,在一天一英鎊的限制下,她酒沒少喝、飯沒少吃,而且照樣到國外旅行。這本書,提供...

快閃

核能來了,快閃! 歧視來了,快閃! 搶奪來了,快閃! 壓迫來了,快閃! 極權來了,把閃開的人通通抓起來。 它不接受任何的迎望姿態, 除非 馴順溫柔笑意盈盈。

黏著麻煩的體貼

Image
今年四月,阿爸向購物台下了訂單,買了台電子壓力鍋。這事顯然是偷偷摸摸進行的。直到送貨員來電確認有人在家收件,才曝了光。 家裡鍋具的數量繁多,足足夠應付三個家庭的日常烹煮。實在沒必要再增加收藏數量。更別提,已經有了一個瓦斯爐專用的壓力鍋。因此,儘管我知曉他一向對壓力鍋情有獨鍾,仍舊問了句:「為什麼買這個鍋?」  「送給妳媽。這樣她就不用燉湯燉這麼久。」他語帶得意說道。 我並非猜不透他的得意。阿爸鮮少送東西給娘親,這次的禮物採買得如此神祕,想必他認為會是個驚喜,加上,壓力鍋是他心中廚具之首,這鍋又是市場上的嶄新科技產品,他應該是覺得自己的餽贈之舉體貼、合宜又務實吧。 阿爹鮮少下廚,也不擅長下廚,更顯然不認為自己應該負責下廚。所以,他一副只負責送,剩下的一切,就交給我娘的姿態。將外包裝拆開,把鍋放在餐桌上,阿爹就溜回電腦桌前,專心弄他的檔案。連說明書也沒拿出來瞧一眼。 觀察著「神秘禮物」的外包裝與基本說明,我越來越不確定娘親是否會喜歡收到這樣的禮物。畢竟收下這鍋,娘親不但得繼續燉湯給一家大小食用,還得花時間做功課,適應上頭複雜的電子功能面板。而且,也不知道這鍋的功能、操作方式,是不是符合娘親的料理習慣。或者是更基本的問題,我娘需不需要、喜不喜歡? 這個鍋,與其說是「送給娘親」,不如說是「送給平日不負責煮食的家庭成員」。就像是,買了全套精油護膚產品加上說明書送給好友,然後跟她說:「這樣以後妳幫我按摩就會方便許多」一樣。怪怪的。 開門聲。睡了個午覺的娘親從房裡走了出來。 阿爹趕緊把娘親引過來看這新買的「好鍋」,一邊興奮地介紹,努力呈現自己買了個好東西。不過,他顯然不是個稱職的推銷員,我在一旁聽著他的說明,卻沒聽著任何具體的操作資訊。這鍋如何「好用」仍是一團迷霧。 娘親先是微微笑了笑。接著,仔細地對著鍋摸摸看看,想弄清楚這新料理工具的使用方式。 我覺得娘親的笑裡,藏着些什麼。那個笑阿,就像是看著稚齡的孩子,以為做了件了不得的大事,急急忙忙獻寶,因著那份天真而顯露的笑。那笑,帶上了些寬容的意味。 此情此景,與林海音筆下的 〈今天星期天〉 ,何等相似。 「我微笑地,陶醉地,含著這顆『體貼的幸福的果實』在溫暖的被窩裡翻個身...但是這個幸福(或體貼)的回籠覺,似乎沒有達到理想的時間,我便被一陣自己的咳嗽給嗆醒了...」 1955年出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