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0

Chuva em Porto

Image
2008年9月5日,在葡萄牙 Porto 的第二天,我們運氣絕佳,遇上狂風暴雨的天氣。 Porto 很少下雨,更別說是這種豪大雨。雨勢又大又急,帶有坡度的街,成了一條條引渡雨水的渠道。 觀光客是不能被天候打敗的,只要沒有停止上班上課,照樣要出門玩。排了一系列方便躲雨的室內行程,傳統市場、超級市場、百年老書店 Livraria Lello,還有隨意的停停走走。 雨勢逐漸轉大的時候,我們逛進了一家鈕扣專賣店。店的裝潢呈現出完整的主題性。大門的門把作成不規則的鈕扣形狀,展示架上陳列著用鈕扣組合的擺飾品,牆上則是掛著一幅幅以鈕扣、布料拼貼成的有趣圖樣。 鈕扣像是中藥材一般,被分門別類地,放置在一格格四方的木櫃抽屜裡。金屬、塑料、木質、彩釉,各式各色的鈕扣樣本,一目了然地羅列在絨布板上。顏色的光感、樣式的風格、材料的質地,小馬與司儀仔細地挑著。老李與我則是將鈕扣店當作重要景點,四處拍照。 看著打在櫥窗玻璃上的豐厚雨水,老闆再三向我們強調,這樣的天氣在 Porto 很不尋常。 ********** 走著走著,轉進了位在街角的 fnac。 司儀順利找到 Tokyo Hotel 的德文版專輯。喜歡探索各國特色音樂的老李,則是在店員的推薦下,挑選了Fado 大王 (Rainha do Fado, “Queen of Fado”)— Amilia Rodrigues 的作品全集。我則是花了些時間在試聽區流連。原本沒打算要買任何唱片,只是想說有試聽就加減聽聽看。 結果一試聽,就什麼都想買。沒有預定的購物目標就很容易發生這種事。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決定買兩張之前沒聽過也聽不懂的專輯。一張是走輕鬆樂風的法文專 輯,Carla Bruni 的《Comme Si De Rien N’Ètait》。另一張是帶點拉丁風味的葡萄牙文專輯,Mariza 的《Terra》。《Terra》應該是一張發行不久的新作品。在 Porto 的街上,我們偶而會瞧見以專輯封面作成的海報,Mariza 正以演唱活動展開宣傳行程。 結帳出來,司儀與小馬已經在一旁等待,問我買了些什麼。小馬難掩興奮地說她也有買 Mariza 的專輯。真巧。 隔天,Porto 的天空晴朗得好像昨天的雨是一場騙局。 ********** 回來台灣之後,約莫兩個月吧,台灣開始大力宣...

夢境中的健達出奇蛋

Image
※注意!!!抱歉,這篇裡面有提到劇情,還沒看過《全面啟動》,而且擔心先知道劇情會掃興的,建議就先跳過,別讀了吧。 上週六(9/4)看了《全面啟動》。 以風格來說,它是一部非常 Christopher Nolan、非常 The Dark Knight 的一部片子。 約莫一個月前,在 iTunes Movie Trailers 網頁,看了 Inception 的 trailer。剛開始還沒有注意導演是誰,但ㄧ聽到配樂就覺得:Oh~ It’s so “Dark-Knight”! 果不其然,電影配樂同樣是由 Hanz Zimmer 操刀。重複把玩了弦樂的緊張氣氛,與管樂低音部份的壓迫感。然而,《黑暗騎士》留下的影子,不只音樂而已。Michael Caine、Cillian Murphy 的臉孔,都勾起導演上一部作品的味道。就連飾演 Arthur 的 Joseph Gordon-Levitt 看起來都像是跟 Bruce Wayne 借了西裝與髮油的 Heath Leadger。高樓林立的城市,在市區道路上橫衝直撞的大卡車與重機。這些橋段,熟悉到讓我想問導演有沒有趁拍《黑暗騎士》的時候順便拍一拍,這樣比較經濟。 我想,這部片最大的賣點,在於宛如健達出奇蛋的場景設定。故事的主要軸線,是一場限時侵入他人深層潛意識植入特定意念的任務。這場任務,藉著三層夢境的安排,也就是夢中夢中夢,得以在電影中以三種截然不同的佈景呈現。公路上的飛車槍戰、旅館裡的無重力肉搏,還有雪地裡的競速攻略。我最喜歡第二個場景,有一種異次元的趣味。既然是夢,就值得天馬行空些。 這部片子在視覺上很豐富,但劇情本身的厚實感就較為遜色。Christopher Nolan 的這個原創故事,的確是很新鮮。主題既然是夢,那麼就可以脫離現實,創造嶄新的規則與敘事可能。Architect, Extractor, Forger, Pointman,這些得以潛入他人夢境的非法工作者,根本就是夢世界裡的 X-men,讓觀眾在新奇情緒裡,忙著釐清她/他們的能力與職責。 可惜的是,爆點埋得不夠深。故事情節含有不少的 twist,但都沒有太大的驚喜感。不論是 Mal 的身分、Cobb 的祕密,甚至一開場看似暗殺計畫敗露的場景,在影片以倒敘的方式開展之後,「死亡使人夢醒」這個遊戲規則的點明,就破壞了前後呼應的...

倫敦限定.之三

第一次與倫敦打照面,其實沒有足夠的時間將它的模樣好好看清楚。而且,老實說,那次的造訪經驗不怎麼舒爽。 那是一個九月的週末。Pre-sessional Course 期間,學校安排了幾趟當日來回的旅程。記得的目的地,包括London、Bath、Warwick Castle 與 Oxford。行程很簡單,早上集合,搭遊覽車出發,到達以後鳥獸散,一切自理。傍晚在指定地點、時間集合,原車回到學校。 去倫敦的那天,無雨。 集合上車之後,遊覽車在並不是很寬敞的高速公路上奔馳,一如以往平順地朝目的地前進。 從 Coventry 到 London,車程一般是兩小時左右。打個小盹,應該也就到了。 ********** 從小盹中清醒過來後,車窗外陳列的,並不是城市街道般的樣貌,而是緩慢到似乎靜止不動的車陣。 不乾不脆的行進方式,令人不耐。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等公車超過五分鐘,就會不耐煩的那種沒耐心。我需要其他事物去延續等待,例如:看書、聽音樂。如果手上沒有任何值得轉移注意力的事物,只剩下純粹的等待,那會令我焦躁。甚至,如果當時氣候不是太討人厭,我會選擇走到下一站。徒步緩慢前進總比完全沒移動的好。 在花蓮唸書的時候,曾經因為颱風造成的影響,搭了一班原本三小時就應該會到,最後卻足足拖了六小時才到的自強號。當預定的抵達時間過去,我已經看完手上的書,無事可做。列車卻持續地停留在同一個地方,我也持續地被限制待在同一班列車上,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過去...我將額頭抵在透明的玻璃窗上,看似專注的狠盯著某一點,其實什麼都沒在看。沒有任何移動,好煩。之後,我輕輕地移動頭顱,反覆著離開玻璃、接觸玻璃、離開、接觸、離開、接觸的動作。算是被躁鬱驅使的沒事找事做。 因為沒耐心,所以討厭「停滯」。 兩個小時過去了,London 仍然在遠處。焦躁的情緒慢慢浮現。幸好,老爺、司儀、老李都在車上,聊天也是可以讓等待有趣起來。沒想到,另一種更困擾的感覺,在身體裡面逐漸凝聚。 小膀胱人,我,想上廁所。 ********** 往車頭的擋風玻璃看出去,長長車陣的盡頭,看起來一坨灰色的景色,似乎就是那個叫做 London 的城市。看得到,但就是到不了。 就在我起身,往駕駛座移動,想要跟隨車的負責人員反應膀胱潰堤危機的時候,發現已經有其他人在...

Bon appétit à Marseille

Image
雖然我不愛巴黎,但不代表我討厭整個法國。畢竟我沒有去過法國的每個角落,而且,我的確喜歡法國的某幾個城市。 論文完成之後,是將近一個月的大肆玩樂。司儀、老李跟我,三個人開始緩慢地踏上回家的旅程。我們先到倫敦看音樂劇,然後乘著 Euro Star 到法國。那是我第一次搭火車穿越國境。護照上,海關人員蓋下刻有火車圖樣的章,也打下 19.09.03 的日期。 我們先到 Le Mont Saint-Michel 看羊過馬路,去馬賽吃飽喝足,然後可憐兮兮地搭火車穿過庇里牛斯山脈。我們在西班牙南邊玩了一圈,哥多華、格拉那達、賽維亞、瓦倫西亞、巴賽隆那,發現我可能一輩子都會愛西班牙之後,接著,司儀與老李搭乘噴射機先行離去,我則是拖拖拉拉地去了溫哥華找 Angela 喝冰酒,再經過日本跟小勤媽與小勤姊吃痛風大餐,最後回到台灣。 我選擇馬賽(Marseille)作為這趟旅行記錄的開場,也就是今天長篇大論的主題城市。 ********** 到馬賽的第一天,在車站外迎接我們的,是刺眼、招搖的陽光。馬賽是一個海港城市,越靠近港口,地勢越低。車站離港口並不遠,沿著坡度和緩的道路,順勢往低處走,就可以看到閃著粼粼波光的地中海。 我們預定了 Ibis 的三人房,飯店就在車站附近。當日的櫃台工作人員,是一個看起來年紀頗小的白人男孩。我猜應該不超過十八歲。他很認真,並且帶點慌亂地,以英語與我們溝通,辦理住房手續。不知為何,講著講著,他的臉就慢慢地變紅。隨著他臉頰轉紅程度的增加,我忍不住成正比地睜大我的眼睛。我們是有不小心說出什麼會令人很害羞的法語嗎?!這真是我經歷過最害羞的一次 check-in。 司儀詢問臉紅紅的工作人員,哪裡有好喝的馬賽魚湯。他想了一下,在飯店提供的市區地圖上,寫下一家位於港口的餐廳名字。他說,對他而言,這家餐廳的魚湯還不錯。接著我們問哪裡的海灘值得去看看,他就在地圖上圈出一處可以玩水的沙灘。 還好,對話的最後,他的臉色有恢復正常。 我們決定,當天晚餐就去試試老闆推薦的餐廳。傍晚時刻,走在朝向港口的道路上,記憶中的感覺是舒服的。夏天的歐洲,日光逗留得久,即使是晚上六七點,還是可以享受溫和夕陽的自然打光。陽光不至於太刺眼,氣溫也不至於太高,是散步的好時間。 餐廳就在港口邊,可以看見整個港口的景色。我們到的時候,餐廳看起來空蕩蕩,不僅沒有客人,老...

Überraschung Ⅳ or 前傳?

Image
我覺得人生許多事情,需要透過比較才會清晰。例如,要彰顯德國旅遊經歷的美好,就不能不重提我們前一段在巴黎的旅程。其中,牽涉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卻驚嚇破表的重要人生細節。 所以,第3集之後,就趕個流行,來個帶有前傳色彩的第4集吧。 ********** 我對巴黎沒有很多愛這件事,在〈巴黎不是焦糖色〉中,已經闡述的很清楚了。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散散的、零星的。如果不清楚的話,嗯,建議可以再看一次。沒有很多愛這樣的一個情感基礎,除了焦糖色片的問題之外,某種程度上跟錢有關。在巴黎花錢會有一種自己很傻的感覺,隨便買什麼都覺得自己是冤大頭。 我們住的青年旅社附近,生活機能算是不錯。巷弄內有餐廳、超市、雜貨小攤,買什麼都挺方便。尤其是買大瓶礦泉水的時候,走幾步路就可以到,真是非常慶幸。美中不足的,是礦泉水的品牌非常有限,除去很難喝的 Vittel ,只剩下也不怎麼好喝的 Evian。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選擇了後者。不知道是不是那些不明懸浮物的效用,在巴黎的那幾天,早上一喝 Evian,我就會想排便。算是意外的收穫。 旅程的某一天,陽光正好的午後,老爺、老李、司儀跟我,在巷口一家鄰近大街的餐廳裡,消磨著下午茶的時間。那是一家平凡的小店,店裡人不多。深色的木椅木桌,還有大片的玻璃窗。除了 Crème brûlée 跟可樂,我完全不記得到底點了些什麼。但是我相信一定有點其他的,不然我們這四個可以一直待在廚房,從早吃到晚的 “Home Town” 成員,不會吃 Crème brûlée 吃到要吐。 Crème brûlée 的面,差不多是 CD 大小,高度約莫是台幣五塊錢銅板的直徑。味道其實挺好,該有的沒少,該少的沒有,中規中矩的一道甜點。我們卻徹底的被它擊垮。四個人吃一份,居然吃了好久還吃不完。我們邊吃邊揶揄彼此的不濟,不知是誰,還想出了「布雷衝腦」如此巧妙的形容。真的是飽到天靈蓋都快掀開來了。 可樂是我點的。裝在一個玻璃杯裡送上桌,老闆沒有進行任何特殊來歷的說明,也沒有任何華麗的登場噱頭,喝的時候沒有龍騰虎躍的驚人口感,喝完我也沒看到任何奇異的幻象。它,就是一杯普通的去冰可樂。 這一杯再平凡也不過的可樂,在我們拿到帳單的那一刻,頓時不平凡了起來。明細上清楚的列出,與可樂相對應的數目字是「8」。 不是8分、不是8角、不是8便士,是8歐元哪! 8歐元,以匯率32計算,換算後為台幣256元。台灣...

氣味

Image
普天下的唐人街(普天下的唐人街) 都是個巨大情意結(牌坊后華麗的幻覺) 可是你飄泊在天涯 一萬零一夜 一定想回家過節 在一條陌生的街(華沙或首爾的街) 找一種熟悉的感覺... 上面幾句是〈 唐人街 〉的歌詞,出自林宥嘉的《感官/世界》。在這整張專輯裡,對我而言,這首歌特別有意思。 我覺得,異鄉人在那些個“某某外國城”、“某某外國街”裡,找尋的「熟悉的感覺」,是一種氣味。 氣味,在我解釋,是「氣氛」與「味道」。人存在舌頭與鼻子裡的味覺記憶,繫著特定情境裡的氣氛。熟悉的氣味,觸發人們的情緒、情感,讓我們可以重新回味過去。 ********** 2002年夏天,研究所課程開學前一個月,我就去了英國,為了參加學校開設的 Pre-sessional Course。住得是大學部的宿舍,一層大概可以住 12 個人。衛浴設備共用,但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房間。還有一個可以讓同一層樓的住宿者聚會的大廚房。 我很幸運地,跟老爺、司儀、老李、巧媽、愛瑪住在同一層樓。 開學前,是中秋節。有同學(忘了本名,只記得大家都叫她「大姊」)費事地,特意到倫敦,就是為了買上一盒月餅。是最傳統的,四個一盒,鐵盒包裝的老牌奇華月餅。千里迢迢,當天來回。 晚上八九點吧,所有的人都擠在廚房,用食指與拇指捻著,將切成小塊的月餅,放入嘴裡。記得有人大喊:怎麼會這麼好吃阿! 這樣的驚訝,是一定的。若是在台灣,應該不會有人舟車勞頓地,特意去千里之外,就為了買一盒月餅,然後還煞有介事地聚在一起,認真地品嚐月餅的滋味。 這樣的事情不只發生一次。中秋節、冬至、過年、元宵...記憶中,我們沒有漏掉任何一個重大節日的慶祝儀式。而所謂的慶祝儀式,就是一夥人聚在一起,吃著那個節日應該吃的東西。中秋節的月餅、冬至的麻油雞、過年的年夜飯、元宵的湯圓,我們樣樣都沒漏吃,買不到就想辦法自己作。記得愛瑪生日的時候,巧媽還費工地用食用色素染出了紅蛋。 這是一種彷彿時空錯置的經驗,看著英國的月亮,卻照著農民曆過節。 ********** 小勤媽曾經說,人很有意思,不論去到多遠的地方,樣子、個性改變多大,就是「胃」的喜好改變不了。人,總是會尋找記憶裡的鹹香酥軟、甘甜綿密,反覆複習。 所以,身在國外的我們,之所以不嫌麻煩地,變得特別愛過台灣在過的節日,我想,應該就是因為氣味的記憶在作祟吧。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