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15

現代年獸

*本文亦刊登於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這是我第四次沒跟家裡人一起過年。在朋友家裡吃了年夜飯。幾個熟人聚在一起,各自出一兩道菜。輕鬆自在地一起享用美食、聊天。 席間,有人說,這是她歷年來最愉快的一次年節聚餐。沒有人提出「男朋友呢?」、「什麼時候結婚?」「不趕快的話,生孩子怎麼辦?」等等之類的地雷問題。接著,其他人也有感而發的附和。 朋友們的國籍背景各異,而口中說的過年,也不見得是台灣的農曆年,但是卻都能感同身受那種在傳統節慶被不識相親友言語刺探的不愉快。 這種不愉快,絕對不僅是少數小眾的煩惱。年節前兩週,社群網站上陸陸續續出現散發出團圓焦慮的訊息,以及各式各樣的攻略守則。 當然,還有那則被熱烈轉貼的拜年須知,希望能就此避開那些討人厭的質問。 [1] 說真的,這種不愉快都快變成年節傳統的一部分了。那些纏繞在「媳婦」、「妻子」、「母親」、「女兒」 …… 等身份上的責任義務壓力,一年年的複製、累積。 闔家團圓的喜慶時刻應該是要開開心心的,怎麼就是有些人把它變成了一齣充滿怨念的爛戲,還要硬逼別人演著那些俗套角色呢? 是想以攻擊代替防禦嗎?(我們真心誠意地對你/妳的事情不感興趣。)還是不會聊天又硬要聊,所以只好讓腦袋關機,重複那些讓人厭煩的爛問題?(請參考英國人的無敵社交入門第一課:聊天氣。)是不擅言語所造成的拙劣關心嗎?(那麼,請跟我說一遍:「妳/你最近好嗎?」) 小時候讀了許多關於年節的傳說,其中一個故事是關於放鞭炮這個習俗的由來。有一個說法是,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嚇跑「年獸」。而曾幾何時,各種充滿壓力的質問成為了年節時的洪水猛獸,讓人對「團圓」卻步,而不敢「過年」。我說啊,那些個一股腦將這些問題往別人身上倒的人,根本就是現代年獸。這些人的比例一高,那麼家就變得不像家,而成為了獸的巢穴。 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多元成家呢?如果自己挑選家人的範圍可以變寬一點、人數可以多一點,那麼就可以有效壓制「年獸」的比例,說不定還可以嚇跑「年獸」。 俗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多元成家好過年啊~~~ [1] 請參考相關新聞。新聞連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