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
普天下的唐人街(普天下的唐人街) 都是個巨大情意結(牌坊后華麗的幻覺) 可是你飄泊在天涯 一萬零一夜 一定想回家過節 在一條陌生的街(華沙或首爾的街) 找一種熟悉的感覺... 上面幾句是〈 唐人街 〉的歌詞,出自林宥嘉的《感官/世界》。在這整張專輯裡,對我而言,這首歌特別有意思。 我覺得,異鄉人在那些個“某某外國城”、“某某外國街”裡,找尋的「熟悉的感覺」,是一種氣味。 氣味,在我解釋,是「氣氛」與「味道」。人存在舌頭與鼻子裡的味覺記憶,繫著特定情境裡的氣氛。熟悉的氣味,觸發人們的情緒、情感,讓我們可以重新回味過去。 ********** 2002年夏天,研究所課程開學前一個月,我就去了英國,為了參加學校開設的 Pre-sessional Course。住得是大學部的宿舍,一層大概可以住 12 個人。衛浴設備共用,但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房間。還有一個可以讓同一層樓的住宿者聚會的大廚房。 我很幸運地,跟老爺、司儀、老李、巧媽、愛瑪住在同一層樓。 開學前,是中秋節。有同學(忘了本名,只記得大家都叫她「大姊」)費事地,特意到倫敦,就是為了買上一盒月餅。是最傳統的,四個一盒,鐵盒包裝的老牌奇華月餅。千里迢迢,當天來回。 晚上八九點吧,所有的人都擠在廚房,用食指與拇指捻著,將切成小塊的月餅,放入嘴裡。記得有人大喊:怎麼會這麼好吃阿! 這樣的驚訝,是一定的。若是在台灣,應該不會有人舟車勞頓地,特意去千里之外,就為了買一盒月餅,然後還煞有介事地聚在一起,認真地品嚐月餅的滋味。 這樣的事情不只發生一次。中秋節、冬至、過年、元宵...記憶中,我們沒有漏掉任何一個重大節日的慶祝儀式。而所謂的慶祝儀式,就是一夥人聚在一起,吃著那個節日應該吃的東西。中秋節的月餅、冬至的麻油雞、過年的年夜飯、元宵的湯圓,我們樣樣都沒漏吃,買不到就想辦法自己作。記得愛瑪生日的時候,巧媽還費工地用食用色素染出了紅蛋。 這是一種彷彿時空錯置的經驗,看著英國的月亮,卻照著農民曆過節。 ********** 小勤媽曾經說,人很有意思,不論去到多遠的地方,樣子、個性改變多大,就是「胃」的喜好改變不了。人,總是會尋找記憶裡的鹹香酥軟、甘甜綿密,反覆複習。 所以,身在國外的我們,之所以不嫌麻煩地,變得特別愛過台灣在過的節日,我想,應該就是因為氣味的記憶在作祟吧。氣味...